唯吾人处身尘俗,欲其忘怀一切,本非易易,故在入手打坐之初,其意念必不能立刻即达静止之境,犹不免有纷扰之虞,然必设法以驱除妄念,使心境明澈,达于止境而后可。其法唯何,即自观而已。
昔人谓打坐之人,必具三观。三观者,即眼观鼻、鼻观口、口观心是也。在打坐之时,必集吾人之意于此三观,然后杂念可渐远矣。或有谓不必定念三观,即默念阿弥陀佛,或数一二三四等,皆无不可。盖所以要如此之故,欲其意志专一,不生杂念也。非必一定三观,或三观于此,具何法力也,此不过初入手时之一种方法。及至心意渐坚,杂念自然远去,而达于自然之境。功夫既深之后,非但杂念无由而生,即我自己之躯体,亦置之意外,而至物我俱忘之境,则静止极矣。功行至此,则利欲不足以动其心,荣辱不足以扰其志,心地明澈,泰然自适矣。
故练习内功者,必先从坐忘入手,尽求其静,复于静中求动,是为真动。强身健魄,行气如虹,纵不能白日飞升,亦无殊陆地神仙矣。
(二)打坐之法则
打坐一事,以静为贵。能辟静室,设禅床最佳。
禅床之形式,略如一极大之方凳,约二尺半见方,皆以木板制成,务须坚固。如无余屋为静室,即于卧榻上行之,亦无不可,唯以板铺为佳。以棕藤等垫,皆有弹力,坐时不免歪斜倾倒之病,故宜用木板。
每日于早晚各坐片时,时不在乎过久,缓缓增加,易收实效。
坐时勿着相,勿管呼吸,一任其自然。脊柱亦正,口宜闭,牙关亦咬,舌宜舐住上腭,两手轻握,置丹田之下。
坐有单盘、双盘之分。单盘者,即以一腿盘于下,而另一腿盘置其上,法较简单易行。双盘者,即依单盘之式,将盘于下面之脚扳起,置于上面膝头之上,使两足之心,皆向上面,而两腿则交叉绾成一结,此则较单盘为难。
手之位置亦有两种,以左大指轻捏中指,而右大指插入左虎口内,以右大指、食指轻捏左无名指根者,称为太极图;而两掌皆仰,重叠而置者,则为三昧印。
凝神趺坐,先自口中吐浊气一口,再自鼻中吸入清气,以补丹田呼出之气。呼时稍快,吸时稍慢,呼须呼尽。如此三呼三吸之后,内府之浊气,完全吐出净尽,然后再正式行功。在初入手时,必有杂念萦心,而欲祛除,则宜念佛号,如南无阿弥陀佛,或数数字,以自镇定其神意。久后功夫既深,则心境自然明澈,不复须如此矣。
坐时宜清神寡欲,收敛身心。早起因晚间静定,是为静中之动;晚间行功,因白日劳动而吸习定静,是为动中求静。如此操持,是为动静有常,阴阳相生。佛家坐禅,皆用双盘之法,全身筋络,得以紧张,身体容易正直,而收效较宏也。
坐时有数要,不可不知:一为存想,即存欲静坐之念,而冥心屏息也;二为盘足,即依坐法,盘足趺坐也;三为交手,以两手交置,护于丹田也;四为搭桥,即以舌舐腭,使之生津也;五为垂帘,即下覆其睫,稍留缝隙也;六为守丹田,即意存于丹田,而不即不离也;七为调息,即调和其气息,使之绵绵不绝也。知此七要,而打坐之法尽矣。
此外坐法犹有所谓五心朝天者,实系道门中之坐法;而观音坐、金刚坐等法,则为禅门中之别法。随人之性情而变,爱何种坐法,即坐何式,固不必拘泥于定势也,唯终以双盘坐法为正宗。
坐之时间,以一炊时起手,以后逐渐增加,直至半个时辰以上为止。能坐至如此长久,则心境澄澈。一切杂念无由而生,一切邪魔无由而入,则明心见性,可归正觉矣。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henanwuxiao.com/shaolinzixun/921.html